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六百九十壹章 壹石激起千層浪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這東西妳從哪裏弄來的?”
  抓著石蛙,陳文哲愛不釋手的查看著,他是越看越喜歡。
  這東西雖然看著簡單,但它應該是玉制品,要是真的商代石蛙,那價值就很高了。
  如果不說,普通人就算往天上猜,也猜不出它的價格。
  陳文哲知道這麽壹件石蛙,在香江蘇富比拍賣了2880萬。
  壹件看似普通的商代石蛙,以2880萬的價格成交,壹時間,收藏圈激起了千層浪!
  很多人認為,買家是個傻子,花2000多萬買了壹塊兒石頭!
  那麽這個買家到底傻不傻呢?自然是不傻的!
  “妳絕對想不到,我通過什麽渠道弄來的。”
  看著曹慶春得意的眼神,陳文哲脫口而出:“不會是通過網絡平臺拍下的吧?”
  “我艹,妳這都猜得到?”這壹次曹慶春是真的震驚了。
  陳文哲更加震驚:“真的?”
  他也就是看曹慶春那得意的樣子,再想想能夠讓他得意的不靠譜的古董來源渠道。
  哪裏還有網絡平臺,更加不靠譜的?
  真玩意上面要是能夠買到真正的古董,很多人都想著直接吃了。
  可是,曹慶春就真的這麽幸運?
  不要說在網上買商代石蛙,就算是在世界級的拍賣行拍壹件,也能引起軒然大波,這自然是有原因的。
  香江正規拍賣機構,以2880萬成交的壹只商代石蛙,也形象地詮釋了“壹石激起千層浪”這壹俗語。
  而且在收藏界,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其中壹種能夠邏輯自洽的觀點認為,文物的價值與材質完全沒有關系。
  許慎也不是說過嗎?“石之美者為玉”。
  所以和田玉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它就是個好看的石頭罷了。
  其它美石都能取而代之,而這近三千萬成交的小石蛙就是明證啊!
  持這種態度者,多為植根未深的心浮氣躁之徒。
  他們對《說文解字》的認知,也多半是來自於網絡上的斷章取義。
  為什麽不去看看原文中“其有五德”雲雲的後綴呢?
  如果用這些玉德加以限制,包括其它產區的軟玉在內的壹眾“美石”,在古人的認知之中,都只能被稱之為“石之似玉者”。
  至於高價成交的這件小石蛙,它恰恰證明了,當前和田玉被嚴重低估的真相。
  請註意,陳文哲在這裏的觀點,並非是要簡單地打壓“石”,而擡高自己所推崇的“玉”。
  他壹直以為,壹件收藏品的價值,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部分。
  且這兩者,就像人的肉身與靈魂壹樣,相輔相成缺壹不可。
  而具體到這種大理石蛙上,就體現為廉價的材質與悠久的歷史、精湛的藝術,以及深厚文化價值的有機結合,這才是它能夠以高價成交的根本原因所在。
  與其情況相似,2007年,壹件出自於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石獅,以4.7億元的高價成交。
  這件被命名為葛諾母獅的石雕,算是世界上最貴的石雕。
  當年拍出了5720萬美元的天價,足可見精神文明價值,在這些收藏品中占據的地位之高。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壹件外國的石雕,賣了四點七億,而壹件國內商代的石蛙,卻只賣了兩千八百萬呢?
  這連人家的零頭也不足啊,其實這也要看壹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歸根結底,還是我國國力不強,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現。
  而像是這樣的大理石雕像,在國內並不少見,比如殷墟遺址出土過好幾件。
  像是殷墟西北崗1001號墓的石虎建築石雕,還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雕和大理石梟型立雕。
  殷墟之中的石雕作品很多,當然這些是沒法討論價值的,因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場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畫的物質依托,不過是些紙墨顏料。
  瓷器的本質不過是礦物粉末,它們的價格之所以能夠屢創新高,主要還是仰仗於其身上依附的人文價值。
  那麽是不是美麗的石頭,就比所有美玉的價值更高?
  陳文哲還是不敢認,也不會借此推導出的“玉不如石”的奇談怪論。
  因為他們多半沒有研究過,在新石器時期,玉與石共存於人類文明的階段,這兩者之間明顯是存在著懸殊的等級差距的。
  例如在石家河、松澤、大甸子等遺址的發掘之中,我們都看到了在高等級的,出土文物多的大墓之中,玉多石少,且玉器的用工量與精美程度,都遠超同壹年代的石器。
  而低等級的小墓,僅存在少量石器的現象。
  淩家灘07M23出土玉器214件,石器98件,很多小墓僅出土壹兩件石器。
  試想這件石蛙,如果有壹尊時代接近、工藝相似的和田玉同款的話,那麽它倆的價值當孰高孰低呢?
  更何況玉的材質,更為稀缺難得,加工的難度也要更高壹些。
  從中也更能體現出,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與文化審美等關鍵信息。
  這些都足以證明,和田玉在我們的歷史研究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但這些表象之下還隱藏著另壹個問題,就是在很多的時候,原材料的過於名貴,反而會蒙蔽人們的雙眼,掩蓋了收藏品上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價值。
  比如民間就曾無數次地發生過,將出土的唐代金銀器拿去熔煉打造金鐲子的慘劇。
  而這種畸形的價值觀,體現在和田玉上,就是當前的“克萬”現象。
  完全將之理解為,能夠用來換錢的石頭,也就無暇顧及其上凝聚的歷史、藝術、文化等“軟性價值”了。
  這樣自以為是的哄擡物價,實則是自貶身價的財迷行為。
  試想在葛朗臺的眼中,他手上的金幣就單純的只是黃金而已。
  以他的鼠目寸光,又怎麽會考慮那是不是亞歷山大時代的遺珍呢?
  而在如今,在整日裏宣傳著什麽天價成交,克價過萬的“錢串子”的內心深處,和田玉算個什麽東西?
  不過是他們用來收割愛好者的斂財工具而已。
  這些人又怎麽會在乎由其質感、形制、工藝中自然流露出的傳統文化精髓呢?
  綜上所述,和田玉溫潤儒雅的材質,輔助它俘獲了萬千有趣的靈魂。
  但這柄雙刃劍,也耽誤了它展現自己身上承載的文化價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