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沂州鎮的野望
1635漢風再起 by 重慶老Q
2023-12-17 11:16
1654年7月25日,平安島(今菲律賓東部卡坦端內斯島),風臺港(卡坦端內斯島南部比拉克港)。
兩艘齊國琉球艦隊轄下的武裝商船和壹艘沂州鎮的移民船緩緩地停靠在風臺港碼頭,壹群呂宋土人在幾名碼頭港務人員的驅使下,壹臉不情願地慢慢走到船只泊位,準備卸載到港的貨物。
鴻臚寺少卿紀常榮等壹行外交使團人員神情疲憊的走下船來,因為與日本幕府建交談判不順暢,眾人幾無興致,與幾名風臺港當地官員只是簡單寒暄後,便帶著隨行官員往城中官舍而去,打算在此休息幾日,再擇機乘船返回本土。
平安島被齊國納入轄下海外領地已經十五年了(1639年),當年因為壹場風暴,使得壹艘移民船意外的漂流到此島,然後卸下移民,建立臨時營地,以做暫時休整。後來,因為這座島嶼是東部移民航線中最為重要的節點,齊國隨之將其占據,並著力進行壹番建設,成為東部航線的壹處關鍵補給中轉點。
後來,因為要對付呂宋的西班牙人,齊國便加大了對該島的建設力度,迅速將其建成呂宋地區最為重要的齊國後勤補給中心,有力地支持了齊國海軍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平安島多丘陵和低山,最高峰海拔有壹千米,終年濕熱,到了6-10月,臺風頻發。島上東北海岸是平原,土壤肥沃,是該島最為主要的稻米產地。另外,島上森林茂密,產硬木,還有大量的野生蕉麻,可為本土造船業提供充足的船材和索具。
因為風臺港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均大大優於北面的平安堡(卡坦端內斯島北部巴加馬諾克鎮),因此呂宋總管區在對鳳臺港進行壹番大力開發建設後,在七年前,將政府駐地搬遷至此。
不過,這幾年,隨著齊國相繼占據夷門島(今菲律賓棉蘭老島西南方的巴西蘭島)、會寧堡(今菲律賓棉蘭老島西南方的三寶顏市)、呂中島(今宿菲律賓務島)後,呂宋總管區又有了轉移政府駐地的打算,準備將治所遷移到呂中島的汝寧堡(今菲律賓宿務市),以更好的管理轄下數個呂宋領地。
到港的三艘船,裝運的物資很少,只有少量的棉布和硝石,而大部分艙位,都給了來自大明的移民。不過,從沂州鎮所屬的船上,卻是下來了壹百多名身材矮小的日本流浪武士,壹個個雖然神情委頓,但仍自強打精神,想努力地站直了身體,表現自己的武勇和強悍。
隨船而來的沂州鎮後營統制官施元平徑直找到碼頭上的齊國官員,請求對方給予那些下船的移民食水補充,安排臨時休整營地。至於其中花費,屆時可直接尋沂州鎮駐平安島代表處核銷。
“施大人,妳們沂州鎮弄這麽些日本流浪武士來,是又準備對附近土人部落展開清剿行動了嗎?”壹名與施元平相熟的齊國官員笑著問道。
“我沂州鎮欲往北方擴展,那裏土人兇蠻,傷了我們不少移民,我們準備對其發動壹場大規模的清剿活動,徹底蕩平該地的土人部落。”施元平回道:“據說,兩百裏外的東北山區發現了若幹金礦和銅礦,妳們呂宋總管區可有意派兵前往?”
“金礦和銅礦?”那名官員眼中立時放光,“礦藏豐富嗎?不過很可惜,島上的部分鄉兵已經抽調至和樂島(霍洛島),去打土人了,恐怕短時間,還真擠不出太多的人手來。”
“我沂州鎮官兵從征剿的土人部落裏,尋獲了不少金子和部分銅質礦石,想來礦藏應該比較豐富吧。”施元平笑著說道:“若是妳們平安島上的留守鄉兵想發壹筆小財,可誌願報名前來我沂州,共同往東北山區清剿那裏的土人。”
雖然整個平安島人口只有三千多人,輪值鄉兵也不到兩百人,但多壹份軍力參與沂州的土人清剿行動,那多少也能擴大清剿範圍,為沂州增加更多的生存空間。
十余年裏,靠著齊國的庇護和支援,沂州鎮從不到八千人,僅壹處據點,現在發展到人口規模至四萬多人,大小移民據點數十處,勢力蔓延至整個沂州灣地區(今菲律賓東南黎牙實比阿爾拜灣)。
兩年前,更是隨同齊國攻入鄭芝龍所屬的呂宋領地,大肆掠奪其人口和物資,著實壯大了沂州的實力。後來,鄭芝龍及時反正歸明,兩家也如約撤出了鄭氏呂宋領地。
不過為了挾制鄭氏,防其反復,兩家臨走時,占據了塔亞巴斯灣北岸壹個叫盧塞納的海邊據點,改名興化堡,並於此修築城堡,建立基地。該地距離鄭氏領地江州(今菲律賓八打雁市)僅壹百二十裏,就是距離鄭氏呂宋領地首府——龍州(今菲律賓馬尼拉市)也不過兩百多裏。算是在鄭氏的腰肋處,插入了壹把尖刀,同時也阻斷了鄭氏繼續往呂宋島東南部的發展路徑。
隨著沂州鎮的勢力逐步擴大,其內心野望也隨之滋生。最近,沂州鎮幾位主事的統領試探性地詢問齊國高層,對於他們建國稱制是何意見。
齊國官方對沂州建國,表現得非常大度,但有壹條,暫時不能稱王。開玩笑,我大齊王國尚未稱帝,妳壹個附庸地方勢力,如何能稱王,稱孤道寡,還與我大齊平起平坐。
沂州鎮上下對於是否稱王,也不在乎。反正只要允許我建國稱制,自立於呂宋,那我們這些辛苦搏殺十幾年的呂宋勞工苦力,就有了壹個圓滿的結局。屆時,妳們齊國大王稱帝,做了皇帝,那我們沂州鎮自然也會水漲船高,趁勢稱王,那也是應有之事。
因而,沂州鎮上下近期彌漫著壹股興奮和昂揚的情緒,準備在建國稱制前,先將周邊土人勢力徹底清理壹番。然後,辦壹場風光熱鬧的建國大典。當然,為了尊重齊國的宗主地位,沂州鎮少不得要請求齊國對其進行冊封,成為大齊王國正式的藩屬邦國。
兩個月前,施元平在江浙地區,搜羅了兩百多工匠和藝人,隨後,跟著齊國戰艦來到漢興島(今日本宮古島)臨時停靠休整。期間,他們又往琉球招攬了壹百余日本流浪武士,準備帶回沂州,充入轄下的附庸部隊,配合沂州鎮官兵,發動對土人部落的清剿戰爭。
跟著齊國呂宋總管區打了不少仗,沂州鎮也逐漸發現,這些日本流浪武士著實好用,只要隨便給些漢洲銀元,並填飽他們的肚子,就能將他們的性命賣下來。最後驅使他們為沂州鎮的擴張,奮勇拼殺於戰陣之上。即使過幾年退役了,打散分配於各個移民點,他們也是壹個個踏實肯幹的好農夫。
這些流浪武士,雖然看著窮挫矮小,但作戰極為勇敢,戰陣中更是悍不畏死,被認為是開拓呂宋領地最好的炮灰,哦,不對,是最好戰士。
“施將軍,妳說這些日本人是不是真的從小到大沒吃過壹口肉?”鳳臺港的鄉兵隊長趕到碼頭,邀請施元平等沂州鎮軍官和隨員前往城中用餐,途徑移民臨時安置點時,發現那些沂州鎮招攬的百余名日本流浪武士,捧著壹口大碗,狼吞虎咽的吃著飯,每人配發的幾塊魚肉,啃得幹幹凈凈,甚至連壹些魚骨魚刺也在努力地嚼碎,並吞咽下肚。
“日本國內禁肉食,其禁令規定,不得食用五畜之肉(牛、馬、狗、猴、雞)。”施元平笑著說道:“至於魚肉,估計靠近海邊的人,應該多少食用過。那些身處內陸的普通日本人,據說是真的沒有吃過肉。”
“造孽呀!”鄉兵隊長王永柱有些同情地看著那些日本流浪武士,“俺當年是因為窮,別說肉,就是米面也吃得少。不過,到了平安島,才算是真正吃飽肚子,每天還能吃點魚。就是牛肉,也吃過幾回。妳說,這日本國的官府,怎麽會發出民眾禁肉食的規定,這不是變著法子折騰底下的百姓嗎?”
日本國內禁肉食,最早要追溯到公元674年,也就是日本的飛鳥時代末期。當時,天武天皇即位四年,因為篤信佛教,便頒布了肉食禁止令,更不許殺生,要求全國上下禁止食用“五畜之肉”。
尤其是牛肉和家禽,如果偷偷吃肉,被發現後要接受禁食100天的懲罰。如果是吃豬肉或者鹿肉,被發現後則要進行長達60天的懺悔。有了天皇下達的強令,又隨時面臨著懲罰,可憐的日本民眾開始了長達12個世紀的吃素生活。他們紛紛以大米作為主食,同時伴有吃豆類和蔬菜的習慣。那些很有名的日本菜肴,比如天婦羅、納豆和壽司等等,都是日本人在長期沒肉吃的環境裏研究出來的。
在這壹期間,身在日本的佛教僧侶們,可能是出於鞏固地位的需要,不斷地給民眾洗腦,聲稱吃肉就是殺戮的象征,提倡全民皆素的理論,並且還開發壹些非常獨特的素食菜肴,所取的名字都帶有“遠離邪惡”的意思。
而天皇還大力宣傳,吃肉會玷汙純潔的靈魂,尤其是生病的時候更加不能吃肉,並編造了大量吃肉暴斃的故事來加強恐嚇,讓人望而卻步。
正好呢,日本民間又非常信奉稻荷神,也就是掌管谷物的神靈,認為白米飯是壹種比粗俗肉類更高貴的食物,經常吃白米飯能夠給身體帶來好運,漸漸也就順其自然,拋棄了吃肉的習慣。
隨著長時間的發展,絕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覺得,肉類都是不幹凈的,腐敗的,只有到了特殊的節日、場合,或者慶祝的祭典等等,日本人才會選擇食用少量的魚類,後來才會漸漸形成愛吃魚和海產品的獨特習慣。
政府強令壓在頭上,平民百姓不敢不從,但是對於貴族們來說,想吃肉還是壹件比較簡單的事。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武將,他們的壹生中總在不停地打仗,不吃肉就會變得軟弱無力,必須隨時保持充足的體力才行。
有著“威猛壯男”之稱的德川家康,據說喜歡吃烤雞肉,而他似乎也是非常難得的“高大挺拔”,有著不輸三國猛將張飛的氣質,還被人稱為“邪馬臺張飛”。
德川家康究竟有沒有張飛那麽兇猛,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身高上,“高大挺拔”的德川家康和張飛相比,卻輸得很慘,因為他只有可憐的1米56,而張飛卻是身高八尺,騎在馬上壹揮兵器,可能正好能從德川家康頭頂掠過,他都不用低頭躲。等到第五代德川綱吉將軍,身高竟然只有1米24,已經不是矮不矮的問題,而是接近侏儒了。
這些能吃上肉的戰國猛將們個頭才這麽高,更別提他們手下那些出身貧寒,很少能吃到壹口肉的普通士兵們了。可以說,日本這個時期可以算是遍地小矮人,不折不扣的“小日本”。
長期吃素不僅影響了日本人的個頭,讓他們壹代壹代越來越矮小,還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平均壽命。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竟然只有30歲。而且因為長期不吃肉,日本人普遍患有嚴重的“腳氣”,就算是貴為天皇、公主也不可避免。
然而,這些壹旦離開了日本,遷移到呂宋,或者齊國的日本移民,仿佛是為了補償數十年未沾葷腥的怨念,對任何肉食都會瘋狂的吞食,甚至就連骨頭縫裏的肉絲也盡量吮完添盡,若是條件許可,他們還會將骨頭敲碎,將其中的骨髓吸吮得幹幹凈凈。
日本人是不是能吃上肉,這些流浪武士有多麽造孽,施元平對此根本不想去關心。他在隨同齊國外交商貿代表團壹路行至平安島時,聽到他們船上的壹名海軍軍官提及,齊國海軍準備退役數艘老舊戰艦和武裝商船,面向國內商社和個人拍賣發售。
施元平為此也試探性地問過那位鴻臚寺少卿,沂州鎮可否擁有齊國退役的戰艦和武裝商船。對方想了想,便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同時還給出壹條建議,若是沂州鎮在裝備了數艘戰艦或者武裝商船,可以要求與齊國成立壹支聯合艦隊,不僅能進壹步加強彼此之間的軍事合作,還能鍛煉和培養沂州鎮的海上武裝力量,為雙方共同維護該地區的海上安全和貿易、移民航線,做出應有的貢獻。
做不做貢獻的,自當別論,若是沂州鎮擁有數艘戰艦,那將極大地增強沂州鎮在該地區的實力,同時對沂州鎮在本地的擴張和移民轉運,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以後看中了哪個島嶼上的資源,或者想懲罰某個島上的土人部落,也不必再三央求齊國艦隊予以配合支援。
憑借自家的海上力量,就能掃蕩周邊島嶼,震懾各島土人部落,想想看,那是何等的恣意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