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宋

怪誕的表哥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牢房,關了三個人。
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昏暗中,能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六十三章 顏面掃地

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

2023-12-24 21:57

  軍鼓響亮。
  有人收起了戰船上的跳板。
  大戰船緩緩離開候潮門碼頭。
  江風將那面“大宋平章軍國事”的大旗吹得烈烈作響,也吹動著賈似道的大紅披風。
  遠處觀潮臺上的人們歡呼著,拋下花瓣,為出征的將士送行。
  他們生活在臨安內城,感受不到鄉野農民的生活,那種米價騰飛又因和糴而吃不到糧的累與餓,那種本該為公田法所救最後卻被公田法奪走最後壹畝田的苦與痛。
  臨安居民感受到的還是大宋的強盛。
  三京已收復其壹,這次賈平章出征,也許將洛陽、開封也收復了呢?
  他們才不管這樣的想法實不實際,真要賈似道壹點壹點地和他們說戰略,沒人要聽。
  反正慶符小縣尉八年間收復關隴,平章公出馬更要戰績斐然才行。
  “收復三京!凱旋而歸!”
  “……”
  賈似道站在船頭上享受著歡送,但當聽到了那些呼喊,不由皺起了眉。
  他懷疑是哪個狗猢猻在故意捧殺自己,又覺可能真是百姓的心聲……分不清了。
  這些年官越來越高,他也越來越搞不懂他們是怎麽想的,有時真心想施仁政討好他們,結果還是罵聲壹片,換來更多人罵他是奸黨。
  街頭巷尾,這兩年多了很多奇怪的民歌,偏查不到幕後主使,讓人懷疑是百姓自發編的。
  此時再聽到這種收復三京的要求,賈似道失了興致,轉回船艙便去解身上的甲胄,嫌勒得難受。
  “平章公,這是襄陽的急信,緊趕慢趕才在開船前壹刻送到的。”
  賈似道接過信看完,收了,又接過壹杯茶喝著,沈思起來。
  旁人看著他,依舊是雲淡風輕,但船只晃動,茶水灑在他身上他也並未察覺。
  良久,終究是唾罵了壹句。
  “驢牛射出來的賊王八,狗入的鳥猢猻。”
  這罵的是董文炳。
  他賈似道這些年鬥過了謝方叔、丁大全、吳潛、程元鳳……哪壹個不是老謀深算?但智計上他從來沒輸過。
  這次卻中了壹個土鱉的計,難免生氣。
  他氣量真的不大。
  “平章公……”
  “派個人去洛陽,把董文炳的腦袋帶回來給我蹴鞠。”
  “這……是。”
  賈似道這才消了氣,將那灑得空空如也的茶杯壹推,起身,向船艙外走去。
  “回師。”
  “平章公,官家親自為妳壯行,滿城百姓都在看著……”
  “否則如何?情報錯了,我去討伐我大宋冊封的秦王不成?”
  賈似道對董文炳氣量狹窄,對自己卻很豁達,自語道:“情報錯了,漢武帝誤以為李陵教匈奴為兵,族滅其家……險些鑄成大錯。”
  搖頭笑了笑,他繼續往外走去,吩咐道:“傳信給呂文德,讓他收兵吧,莫中了元人的挑撥之計。”
  廖瑩中匆匆趕來,看過了呂文煥的信,勸道:“平章公不如到長江巡視壹番,月旬再凱旋而歸如何?”
  賈似道擡手指了指遠處的觀潮臺,沒說什麽。
  這次之所以要去川蜀,是因為李瑕死了,那確定有壹樁大功勞可得,而且局勢危若累卵,朝堂上的官員們不敢趁他不在而興風作浪……換言之,值得賭壹把。
  但李瑕沒死,元軍根本攻不進潼關,已不值得賭。
  且只看滿城百姓今日這捧殺的態度,賈似道就不敢離開臨安……
  ……
  陳宜中目光掠過觀潮臺,又掠過碼頭上的百官。很快就猜出了賈似道會做的選擇。
  “平章公必不敢離朝。”
  心中自語壹聲,他迅速向官家的儀駕趕去。
  “陳宜中求見官家……陛下!臣有要事求見!”
  “……”
  趙禥今日吹了江風,整個人都不太舒服,既覺得鼻塞,又感到頭暈,恨不能送完了他的師相就趕緊回宮裏窩著。
  突然又聽到有官員求見,他本能的是抗拒。
  但身邊的宦官提醒他,陳宜中是賈平章的人,趙禥還是召其上前相見。
  “陛下!臣恭喜陛下,捷報!捷報……”
  陳宜中行了禮,整個人都在顫抖。
  他知道自己是在拿前途作壹場豪賭,賭情報的準確性、賭自己押對了賈似道的心思。
  但不賭不行了,循規蹈矩地升官太慢了,不足以盡快掌權挽救社稷。
  這壹刻,陳宜中又恢復了當年伏闕上書時的大膽。
  “好消息啊,陛下慧眼如炬,托邊事於秦王,今捷報傳來,秦王大敗元軍於潼關……平章公不必出征了。”
  趙禥聽著,呆若木雞,心裏只覺好生失望。
  他真的,巴不得李瑕死掉。
  前陣子剛得知李瑕的死訊,他還通宵達旦地痛飲慶祝了壹番。
  還好消息?
  好消息個屁。
  “陛下!臣請治賈似道謊報軍情之罪!”
  也沒註意看是誰這般喊了壹句,碼頭上如同炸了鍋壹般。
  趙禥早已習以為常了,只顧傻傻地望著錢塘江,心想,現在把師相召回來,壹定會很丟臉吧……
  ……
  這日,滿朝文武都說不出自己是什麽心情。
  興師動眾的壹場壯行,到頭來卻悻悻而歸,當著全臨安城的面,上演了壹出何謂庸碌、愚蠢。
  秦王治下早已不受朝廷控制,連壹封消息都不能確認。朝廷要知道長安情況還得通過元軍,像是個被蒙著眼的傻子。
  灰頭土臉。
  宮城中和各個衙門裏,不少官員都透出了沮喪之色。
  “難得諸公與賈似道達成共識收回川蜀,沒想到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本以為朝廷能除掉壹個叛逆……”
  反而此事中顏面掃地的賈似道,在回到樞密院之後,已顧不得此事帶來的丟臉心情。
  他召過陳宜中,道:“今日妳做的很好。”
  “宜中受恩相提拔,做些份內之事。”
  “看看這封信吧。”
  陳宜中上前,雙手接過,心想李瑕沒死的消息自己既已聽信使說過,卻不知呂文煥還能說出什麽壞消息。
  目光壹掃,“西域”二字映入眼簾,只覺遠不可及……
  “意想不到啊。”賈似道嘆息了壹聲。
  陳宜中壓不住眼中的震驚,道:“所以元廷真的忌憚李瑕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沒有我們壹起攻打川蜀,董文炳沒有信心能贏得了李瑕?”
  “李瑕已守住關中壹次。”
  “學生本以為那是蒙古內亂,他僥幸……”
  “天下的形勢變了。”賈似道輕聲道,“他不是僥幸,他已做成三分之壹。”
  隨著這句話,他回想起了當年勸李瑕助他行公田法的情形。
  當時李瑕說他賈似道的路走不通,他則認為李瑕連路都沒有。
  然而這才短短幾年,那個年輕人居然真的要趟出壹條路了?
  就像是壹粒種子掉到了巖石的裂縫裏,沒有土壤和水源,本以為不可能發出芽來,它卻長成了參天大樹。
  “經此壹事,他站穩了腳跟……就像當年的宋、遼、金。”
  “平章公,李瑕畢竟還是宋臣。”
  “不,他的實力已可與宋、元壹概而論……”
  賈似道沒有再與陳宜中多說,有些事,只有他這種最敏銳的人能感覺到。
  李瑕西域壹行,使其四面受敵的處境得到了改變,其國力必然是增強了;元廷也必然是被削弱了。
  現在,朝廷真的不能再將李瑕視為將叛未叛的藩鎮了,而該平視他,視為壹國。
  這便是賈似道所言的“新的天下格局”。
  ……
  壹直思考到深夜,賈似道寫了壹封信,招來心腹。
  “且饒過董文炳壹命,不必派人去殺他了。這封信送過去給他……”
  ……
  董文炳擡起望筒,看著潼關上的“李”字大旗,自語道:“終於來了。”
  他壹直都知道李瑕沒死。
  最初,他得到的消息是李瑕去了西域與阿裏不哥會盟,需要他攻打潼關確認此事。
  後來據說是西域形勢不利,再後來是興慶府失守……催促潼關攻事的命令壹封趕著壹封。
  其實河南的元軍還沒做好準備,無非還是牽制。
  終於把李瑕逼回來了。
  董文炳有時也會想,如果陛下真的不顧壹切,全力先攻關中會如何?
  可惜,蒙古草原才是陛下不可能放棄的疆域,漢地終究是靠後的。
  大帳那邊有士卒過來,稟報了壹句,是他的長子董士元從南陽回來了。
  ……
  “父親。”
  “呂文煥如何?”
  “收兵回襄陽,放棄對漢中的攻勢了。”
  “宋人這般打仗,豈有攻下漢中的可能?”
  董士元道:“父親費盡心思想讓宋人出兵,可惜遇到這樣壹群孬種。”
  “不打緊。”董文炳擡了擡手,“向宋人示弱也好,讓他們覺得我們為了對付李瑕絞盡腦汁,甚至有了不切實際的妄想。讓他們以為我們這次攻關中又失敗了。”
  “這是為何?”
  “為的不是這次的佯攻,為的是往後。”
  董士元聽明白了,點了點頭,顯得十分幹練。
  世侯培養子弟都非常盡心,這又是個文武雙全的年輕人。
  董文炳又從桌案上拿起壹封明黃色的詔書,不緊不慢道:“這是今日剛到的聖旨,妳看看,然後再去南陽壹趟。”
  “父親,朝廷真要與宋國議和?”
  “不錯。”
  董文炳沒仔細說,但心裏明白,現在到年節,陛下最關心的就是各國使臣到開平朝拜之事,無論如何得先把蒙古大汗的名份定下。
  宋國雖不堪,國書往來,承認蒙古大汗,多少也有些言語上的份量,更重要的是不能再讓宋國支援李瑕。
  議和是眼下必然的選擇。
  董士元見父親不說,也不多問,收了詔書,道:“既然陛下同意開榷場,呂家兄弟壹定會答應的。”
  說完,這年輕人還隨口譏笑了壹句。
  “可憐趙宋小朝廷,把呂文德派出來,結果收復失地不成,又要養壹個強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